农村固定观察工作动态2023年第11期(总第23期) 调查分析、观察动态
调查分析
福建依托农村固定观察点平台
开展脱贫人口收入监测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建立防止脱贫人口返贫监测体系,是预防和解决返贫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关键抓手。收入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最核心、最基础的指标之一。福建省农业农村工作研究中心把握时代需求,创新服务,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体系优势,拓展调查内容,积极开展脱贫人口返贫动态监测工作,通过定期走访和数据分析,让各级政府能够充分了解这些人群的最新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为进一步提高政策供给水平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一、开展动态监测的主要做法
2023年,福建省农业农村工作研究中心会同有关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在全省43个农村固定观察点村中,选择13个脱贫人口较多的村作为动态监测村,依科学统计法从中筛选确定了167户脱贫户作为记账户。记账户一经确定,原则上不得变更。以户为单位每月填报脱贫户家庭入户调查表,每季度汇总分析并形成专题报告。调查按照统一的制度方法,采集记账户收入、支出、家庭经营和生产投资状况等数据。数据采集完成后,使用统一的方法和数据处理程序,对原始调查资料进行编码、审核、录入,然后将分户基础数据直接传输至福建省农业农村厅进行统一汇总计算。
二、脱贫监测户收支情况
(一)监测户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季增加
从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看,依据13个村的上报数据统计,脱贫户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季增加,第1季度为4589.27元,第2季度为4678.66元,第3季度为5142.00元,2023年前3季度脱贫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409.93元。收入较高的有霞浦县长春镇长春村、南安市康美镇康美村和连城县四堡镇双泉村,前3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0839.46元、16882.32元和16255.18元;收入较低的有长汀县南山镇塘背村、漳浦县石榴镇梅西村和沙县夏茂镇梨树村,前3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9194.21元、10366.12元和11378.65元。
(二)监测户工资性收入占主导
前3季度监测户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362.22元。其中家庭人均经营净收入2424.76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6.9%;人均工资性净收入为8615.46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人均财产性净收入为107.08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0.8%;人均转移性净收入为3208.60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2.3%。一些村的产业发展较好,如连城县四堡镇双泉村的芙蓉李等产业,前3季度监测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255.18元。其中人均家庭经营收入为5320.0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3%。特色产业的发展使得脱贫户收入整体上有了较大增加,并且增收相对稳定。
(三)监测户家庭中低收入组人口比例较大
从脱贫户所处收入分组情况看,收入高低不均。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的村为9194.21元,最高的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839.46元,从监测户家庭人均收入五等分组数据上看,中低收入组人口比例偏大,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936.14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802.69元,相差3倍多。总体上看,低收入组监测户收入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要努力缩小收入差距。
(四)监测户支出结构较为单一
前3季度监测户农民人均总支出为10979.64元。其中人均生产费用支出为529.02元,占人均总支出的4.8%;人均财产性支出为6.91元,占人均总支出的0.1%;人均转移性支出为1002.14元,占人均总支出的9.1%;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为9441.56元,占人均总支出的86%。
(五)监测户食品消费支出比重依然较大
前3季度监测户农民人均消费支出为9441.56元。其中人均食品消费支出为4723.40元,占人均消费支出(下同)比重为50%;人均衣着消费支出为394.25元,占比为4.2%;人均居住消费支出为812.62元,占比为8.6%;人均燃料消费支出为207.25元,占比为2.2%;人均生活用品消费支出为447.88元,占比为4.7%;人均生活服务消费支出为912.16元,占比为9.7%;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为483.61元,占比为5.1%;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为802.02元,占比为8.5%;人均旅游消费支出为4.78元,占比为0.1%;人均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为653.57元,占比为6.9%。
表1:脱贫监测户家庭人均收入五等分分组情况表
|
|
低收入组 |
中间偏下收入组 |
中间收入组 |
中间偏上收入组 |
高收入组 |
全体监测户 |
|
调查户占比 |
20% |
20% |
20% |
20% |
20% |
100% |
|
调查户常住人口数 |
117 |
105 |
93 |
98 |
93 |
506 |
|
人均可支配收入 |
7936.14 |
10564.96 |
13704.48 |
16819.06 |
24802.69 |
14362.22 |
|
人均家庭经营总收入 |
1612.32 |
1407.45 |
2682.22 |
2623.89 |
7006.51 |
2953.78 |
|
人均工资性收入 |
4447.45 |
5740.72 |
7328.39 |
11781.84 |
15055.22 |
8615.46 |
|
人均财产性收入 |
0.00 |
208.80 |
255.08 |
73.12 |
52.34 |
113.99 |
|
人均转移性收入 |
2664.98 |
4229.40 |
4440.13 |
3472.89 |
6682.48 |
4210.74 |
|
人均总支出 |
6692.50 |
8421.39 |
10492.76 |
11354.57 |
19353.29 |
10979.64 |
|
人均生产费用支出 |
322.65 |
675.75 |
445.42 |
390.33 |
852.75 |
529.02 |
|
人均经营缴纳税金 |
0.00 |
0.00 |
0.00 |
0.00 |
0.00 |
0.00 |
|
人均财产性支出 |
29.91 |
0.00 |
0.00 |
0.00 |
0.00 |
6.92 |
|
人均转移性支出 |
436.05 |
376.13 |
555.91 |
742.35 |
3141.11 |
1002.14 |
|
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 |
5903.88 |
7369.50 |
9491.43 |
10221.90 |
15359.43 |
9441.56 |
三、建议措施
近年来福建省在产业扶贫方面狠下功夫,逐步培育形成了一批成长性好的特色优势产业,带动脱贫群众实现了增收。下一步,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脱贫群众的持续增收和防止发生规模化返贫。
(一)完善调查制度
不断总结经验,完善脱贫动态监测调查制度,使监测常态化、帮扶精细化、机制长效化、稳步构建起以脱贫户为重点、覆盖更全面的脱贫农户的信息化监测帮扶体系。进一步提高县级调查员监管能力,严把调查质量关,加强村级辅导员业务知识培训。同时与脱贫户保持沟通联系,确保脱贫动态监测工作做到位、做的好、出实效。
(二)抓住重点要点
紧紧依托福建省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体系,围绕“收”与“支”开展脱贫人口收支情况动态监测。讲准钱从哪里来,来了多少,讲清钱往哪里去,去了多少。及时、准确的反映脱贫人口监测户特别是低收入户的当前经济状况,有助于构建多元长效的返贫监测预警机制。为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拓宽增收渠道
拓宽脱贫人口增收渠道,主要是拓宽外出务工和农业产业两大增收渠道。一要创造就业机会,鼓励外出务工。借助脱贫攻坚时期建立的区域帮扶平台,优先保障脱贫人口和易返贫人口跨区域就业,增加这类群体的工资性收入。二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富民产业,产业富民防返贫必须要“脱贫、富民、振兴”同步推进。着力解决贫困户造血不足的问题,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深入分析贫困户的致贫原因,逐一制定扶持措施,努力培育“一村一特色”的扶贫产业,推进产业扶贫,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
(四)促进就地就近就业
持续推进“春潮行动”、“雨露计划”等项目,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水平。完善就业咨询、岗位对接、就业维权等服务,推进“一户一就业”。推动吸纳就业奖励和政府购买公益岗位促就业政策进一步落地,促进更多贫困劳动力从事乡村护路员、护林员、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
(五)实施兜底保障
一是把脱贫户中的低收入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二是健全完善资助参保、基本医疗、特殊门诊、医疗救助、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服务,实行贫困人口13个大病救治病种定点医疗机构先诊疗后付费的绿色通道政策,确保基本医疗有保障。三是在落实好中央、省己有教育资助政策的基础上,提高地方政府加大学前教育阶段助学金、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奖励政策力度。教育部门分类按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等不同阶段,分类建立台帐,让教育资助政策“一个不漏”,确保义务教育有保障。
(六)讲好脱贫故事
既要善于调查,更要勤于总结分析。通过一串串数字,揭示数字背后的真实故事,发现脱贫致富典型经验,讲好脱贫致富故事。农村固定观察点要不断创新调查服务内容,激活源头活水,既是新时代要求,也是我们固定观察点工作保持长久活力的内在需要。
(福建省农业农村工作研究中心)
观察动态
山东省组织召开农村固定观察点
系统工作培训会
为进一步提升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体系人员业务技能,扎实做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调查工作,11月10日,全省农村固定观察点培训班在烟台莱阳市举办。山东省15个市、26个农村固定观察点所在县、区农村固定观察点主管部门负责人和从事调查工作的同志约80人参加。
会议邀请了有关专家和领导,就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体系建设、常规调查制度指标和常见问题等进行了详细讲解。烟台莱阳市、德州市陵城区、菏泽市郓城县、济宁市兖州区作典型交流,组织26个县(市、区)的优秀记账本进行观摩展示。
会议指出,为国记账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提高日常记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准确把握农村固定观察点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积极建言献策,扎实推进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研究工作。各市、县要高度重视固定观察点工作,把固定观察点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进一步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部门,上下共同努力,把这项为国记账、建言献策的工作抓好抓实。
会议要求,要进一步做好常规调查、专题调查、应急调查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年度调查任务。一要改进作风、强化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农户记账技能。二要严格审核标准,确保质量,从源头上把住数据质量关。三要完善制度、强化分析,加强对固定观察数据的管理、利用和开发,形成一批研究成果,为党和国家“三农”工作发挥决策参考作用。
(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