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固定观察工作动态2023年第5期(总第17期)山村蝶变——“千万工程”在龙上村的实践与探索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谋划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浙江省自2003年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来,以村为基本单元,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精准施策,以点及面,实现了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振兴、城乡共富、全域和美”的迭代升级,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
20年来,在“千万工程”引领下,临安区高虹镇龙上村作为浙江省10个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之一,从一个相对落后封闭的传统农业山区村,嬗变为一个富裕和谐美丽的现代村落景区,成为浙江万千美丽乡村实现精彩蝶变的一个缩影。
一、“千万工程”实践成效
龙上村地处浙西北山区的天目山东麓,北与安吉接界,是一个山多田少、林业资源丰富的山区村,距临安城区23公里、杭州主城区55公里。该村村域面积20.26平方公里,有耕地966亩、林地28324亩,人均耕地0.6亩,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在浙江省山区村有一定的代表性。“千万工程”实施的20年,正是龙上村实现蝶变的20年。龙上村实施“千万工程”经历了抓整治、促提升、强经营、奔共富四个阶段。从2005年开始,龙上村分阶段实施了村庄环境整治行动、“绿色家园、富丽山村”特色村创建、“龙门秘境”村落景区建设、农村综合改革集成示范区建设试点,在村容村貌、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村庄治理、生活富裕等方面全面提升,实现了从一产为主的相对落后闭塞的小山村到三产融合、开放多元、共富和美的特色村落景区的华丽蝶变。
(一)村容村貌发生巨变。“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在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等方面争取到政府层面投入3500万元、社会层面投入4000万元,实现了山更绿、水更清、路更宽,垃圾分类有人收、生活污水有处理、房屋建设有规划、日常锻炼有设施,村庄成为一座山水环绕的大花园,所在的“龙门秘境”成功入选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浙江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调查户王春芳表示,住在村里20年最大感受是村里从“原始社会”跨越到了“现代社会”。
(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经济的发展彻底改变了过去“穷在田上,愁在钱上,苦在路上”的旧面貌。20年来,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逐渐深入龙上人的心里,村庄生态环境得到较好保护,全村森林蓄积量达到1.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0%以上。全村划入生态公益林6782亩,其中,省级1800亩、市级2085亩,占山林总面积68.5%。根据浙江农林大学专家测算,龙门秘境村落景区森林植被共储存了13.6万吨碳,其中乔木林碳储量9.6万吨,竹林碳储量4万吨,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4.5万吨。龙上村已建成碳汇林1500亩,正依托村庄经营机制探索试点碳积分兑换。
(三)乡村产业加快转型发展。村庄环境改善吸引了社会资本进村,推动当地在做大做强一产的同时,逐步向三产融合发展转变。木公山自然村建成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达1040亩,是临安区最大的反季节高山蔬菜基地,被评为“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曾是G20峰会蔬菜保障基地,每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农家笋、农家酱通过网上直播进入市民餐桌,定云白茶在第19届上海国际茶叶交易博览会上参展,市场进一步扩大。攀岩从户外攀岩逐渐发展成水上攀岩、室内攀岩,成为当地特色项目。通过运营商、投资商进入,当地有了第一家精品民宿,建成森林特色民宿21家,农家乐房间每日均价从2003年的30元涨到现在的240元,民宿房间价格旺季超过1000元。据估算,2022年龙上村接待游客超过3万人次。
(四)治理服务能力持续提高。龙上村把党建与项目推进结合起来,党员分组包干负责,办成了公共停车场、蔬菜交易中心、抱石公园、危房改造等一批民生实事项目,以村书记为领头羊的党员队伍得到锤炼,党总支获评为区四星级党组织。一般事项实现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直办、代办,价格便宜、班次增多的公共汽车通到每个自然村,对村内老年人结对定期走访,消失多年的龙灯队有了新的传承人,技术培训、政策宣讲走进文化礼堂、农家庭院,村民矛盾纠纷实现100%本地化解。村里的一名残疾人感触颇深,自己行动不便,家里的危房是村干部帮忙拆了重建,自己的残疾证、低保补助也是村干部帮忙办的,20年前还要摆摊补鞋挣生活费,现在各方面保障完善,不用担心老无所依,可以安享晚年生活。
(五)村落景区运营成效显著。借助“千万工程”实施的契机,龙上、大山、石门三个村“拼盘”打造龙门秘境村落景区,引入市场化运营机制,打造“三馆”“一所”“一路”“一场”“一宴”乡村精品游线,建成石门特色老街、龙上水上攀岩、大山高山露营等系列体验场景。景区运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208.3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5730万元,运营成效在临安区19个运营团队、24个村落景区中处于前列,获得考核激励资金200万元。龙门秘境成为深化“两进两回”主阵地,吸引在外乡贤和返乡青年参与创业。目前在村创业青年乡贤40余人,引入社会资本1.5亿元,新增就业岗位200余个。
(六)内生发展动力显著增强。在村庄经营机制推动下,当地资源得到充分盘活,村庄内生发展动力显著增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2003年的0元提高至2022年的53万元,预计2023年将达到100万元。2017年以来,村里回收五间厂房、流转山林10亩出租给村落景区运营商,回收农房一幢出租给外来投资商建成室内攀岩体验馆。目前村集体已有房屋租赁、土地流转、公司分红三项稳定收入来源。随着村庄业态多元化,村民经营性、财产性收入明显增加,房屋出租成为重要收入来源。2003年村里农家乐仅有6户,目前已有中高端民宿27户。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3年的7778元提高到2022年的56437元。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启示
龙上村干部群众在实施“千万工程”过程中,逐步领会了“千万工程”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不断深化对“千万工程”内涵和价值的认识,在实践中获得了经验、得到了启示。
(一)牢记嘱托,解放思想促发展。“千万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基层怎么抓落实,龙上村“两委”班子认为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千万工程”的指示批示,始终跟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走,狠抓落实,一张蓝图绘到底。在项目实施中,龙上村从小节点、小环境建设开始,逐步扩展到向提升区位优势、发展休闲农业、挖掘文化故事等大项目、大发展上转变,把建设与运营统筹起来,实现了山乡巨变。
(二)生态为先,巩固优势促发展。龙上村地处太湖源头中苕溪的上游猷溪源头,生态是龙上村最好资源和最大财富。上世纪90年代村民为了挣钱纷纷砍木头卖资源,山林资源破坏严重,出现了“上吃祖宗饭,下吃子孙粮”的生态危机。“千万工程”实施以来,龙上村干部群众深刻领会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清醒认识到自己的长板和短板,逐步理清发展思路,吸取之前惨痛教训,找准绿色发展定位,着眼村庄长远发展,坚持把生态环境作为优先选项,主动“休山养林”,严控林木采伐,种竹养山,自然资源和生态功能得到恢复,村庄生态优势不断夯实。正如龙门秘境村落景区运营商所说,她愿意到这里来运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龙上村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党建引领,整合资源促发展。一个村的资源是有限的,相邻的村庄抱团发展,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成为趋势。高虹镇党委根据当地实际,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打破村庄界限,坚持以大党建提升组织战斗力,推动龙上、大山、石门三个村联合成立“虹心”党建联盟,共同组建集体经济发展公司,打造乡村红色旅游精品线,建设“五彩党建管家”,即红管家聚合力、金管家兴产业、绿管家护生态、橙管家促文明、蓝管家善治理,实现组织联建、活动联办、经验联学、服务联抓,形成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四)搭建平台,共建共享促发展。实施“千万工程”的目的在于增进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集体参与收益共享方面,三个村共同出资组建村集体经济发展公司,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在小微权力运行范围内承揽部分小额工程项目,雇佣本地手艺匠人、村民参与建设,实现集体、村民共同受益。在农户参与收益共享方面,农户通过参与运营商开展的农事种植、红色研学、民宿经营等各类活动,获得租金收入、分红收入、工资收入。据运营商估算,公司每年固定聘请劳工加临时性雇工有100余人,农忙时节将近200人,每年工资支出600万元,其中龙上村雇工数量最多,每年工资支出达500万元。
(五)市场导向,村庄经营促发展。早在200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就曾高瞻远瞩提出“要把整治村庄和经营村庄结合起来”。龙上村能够快速发展的关键在于找到村庄经营这把关键钥匙。开展运营以来,让运营商成为“规划师”,参与村庄规划和旅游开发设计,打造攀岩圣地、运动山乡,提高村庄资源市场转化率;让运营商成为“策划者”,充分发挥运行商团队优势、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统一改造升级农家乐,打造了“垄上行”高端民宿品牌,民宿餐饮实现良性竞争;让运营商成为“推广员”,统筹运营商各方宣传资源和推广渠道,举办长三角地区水上攀石大赛等赛事,打造红色党建、森林康养、攀岩体验系列旅游产品,推广菊、茶、笋、酱等“土味山货”、“云上菜园”品牌。
(作者单位: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临安区农业农村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