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三农论坛

休闲农业创意开发与文化融合

日期:2015-07-02 来源:中国农经信息网   作者:李冯博文  
字体: 打印

  内容摘要:创意对于休闲农业的差异化发展、特色化经营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休闲农业要健康持续地发展,需要不断丰富休闲农业内涵,形成一批充满创造力、想象力和感染力的创意精品,成为休闲农业持续发展的活力源泉和满足城乡居民精神、文化与艺术享受的重要载体。同时要深入挖掘农业文明和地方特色文化,注入文化内涵,赋予休闲农业更为鲜明的文化特征。只有融合了文化的休闲农业才能更好地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强大推手。
  关键词:休闲农业;创意开发;文化融合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休闲农业历经20多年,在我国各地蓬勃发展。然而,休闲农业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文化内涵,重复建设不具当地特色的现象比较严重。休闲农业要健康持续地发展,需要深入挖掘农业文明和地方特色文化,注入文化内涵,赋予休闲农业更为鲜明的文化特征[1]。只有融合了文化的休闲农业才能更好地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强大推手。
  1休闲农业创意开发与文化融合的类型
  1.1产品创意
  产品创意是以农产品和农业副产品为原料,经过人工创意设计,注入新的元素,能够反映农耕文明、民族特色,凸显地域风情、人文风尚,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强烈的视觉冲击。主要包括:
  1.1.1创意农产品
  陕西礼泉县的特型苹果,苹果上所选的图案为民间艺人手工剪制的图案,在苹果成熟后期卸袋后贴在果面上,经过苹果自然着色过程形成栩栩如生的动物图案。这种创意将中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与农业生产完美结合,使消费者在品尝果品的同时更能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1.1.2创意手工艺品
  这类产品以麦草画、粮食画、草编最为典型。以麦草画为例,麦草工艺画,又叫麦秆画、麦秸画,系纯手工精细制作。它利用自然地麦秸资源,在保持麦秆自然光泽和纹理的基础上,通过熏、蒸、漂、染、碾、刮、烫、拼等30多道工序,又大胆吸收了国画、版画、剪纸、烙画、贴画等艺术表现手法,以精湛的制作手法,巧妙地制作出一幅幅惟妙惟肖的手工艺品,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现代化装饰性和欣赏性。
  1.2包装创意
  包装创意类的产品原料既要绿色环保,文化内涵丰富,外形独特,创意具有时代性、地域性,还不能过度包装,主要有各类农产品的外包装:
  1.2.1农家蒸碗礼盒
  陕西临潼县溪源山庄的农家蒸碗礼盒包装设计,采用临潼当地农民春节的风俗习惯,做蒸碗,蒸馒头,同时又采用当地嫁女的风俗习惯,采用食盒包装,让农家蒸碗礼盒融入民俗文化。
  1.2.2鸡蛋及乌鸡竹编包装
  湖南雪农生态养殖开发有限公司设计的“雪农”牌生态放养乌鸡产品及包装创意“蛋中有鸡”、“鸡中有蛋”。包装表现手法自然、亲切。,这个logo设计灵感源自民间—到底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并从这个现象中找到可以延续的乐趣。设计体现了“鸡能生蛋、蛋中有鸡”的理念,并且让“鸡”和“蛋”紧密联系,互为表里,拆不散、分不开。
  1.3园区创意
  园区创意必须要有创意产品、创意文化、创意环境等,设计理念要超前,产品外形独特,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主要包括各类休闲农庄、休闲农家明显村和休闲农业园区。
  1.3.1休闲农家明星村
  陕西宁强县青木川村位于青木川镇魏家坝,是全镇的中心地带,村内古建筑极负盛名。全村从事休闲农业农户数82户,日最高接待游客5000人次。明成化年间所建的古街回龙场保存完好,古街建筑风格有明清时期的旱船式,也有西方教堂式。最有名的“唐盛世”、“荣盛魁”、“辅友社”等。现遗存魏氏大宅院三处,存有明清时期魏氏、赵氏、屠氏祠堂,并有立碑刻字。村附近有观音崖摩崖石像、黄家院林氏桃园三洞墓葬及商运古栈道等。加上青木川的饮食文化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兼具南北风味,丰盛的“十大碗席“加上地道的”凉粉“让外地游客在体验一代枭雄的昔日风光的同时,味蕾上更加回味无穷。
  1.3.2休闲农业园区
  陕西西乡县江榜村茶产业休闲农业示范园,核心茶园面积3500亩。该园区具有多种功能:一是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生态观光茶园。让游客欣赏茶涌绿波,青山绿水,蔚然壮观的茶园风光;二是休闲服务。供游客漫步美景、悠闲品茗、休憩娱乐;三十示范性茶叶加工及展示。能使游客直接感受现代化茶叶加工过程,体验采茶、制茶的乐趣。该园区是集游客品茶、赏茶、观茶、采茶、制茶最佳旅游目的地。
  1.4文化创意
  文化创意作品紧密围绕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生活、农村风情风貌,能够增强社会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能够满足居民的思乡情怀和农耕情结。主要有:广告语、文艺创作、特定场合的宣传口号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弘扬主旋律的口号等。
  2休闲农业创意开发与文化融合的特点
  休闲农业创意开发与文化融合的四种类型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2.1突出宣传农耕文化
  中国历来是农业大国,有着悠久的农业历史和深厚的农业文明。休闲农业很需要展现中国特色的农业文化底蕴,让人们特别是都市居民在休闲体验中提升精神境界。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几千年来的农耕方式、土地制度、赋役制度的发展演变都凝聚了祖先的智慧。休闲农业园、明星村,可以通过展示各类实物、文字图片、雕像、影视资料等来向旅游者介绍中国博大精深的农耕历史文化,给予旅游者教育和启迪。此外,通过体验区让更多的旅游者特别是青少年旅游者能够亲身参与例如磨豆腐、织布、耕地等传统手工及农事活动,以此增长知识开拓视野。
  此外,举办节庆活动,扩大农耕文化的宣传,都是提高休闲农业影响力的有效手段。甘肃庆阳市2009年举办了周祖农耕文化节,充分展示中华了农耕文化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展示了最新农业成果,突出了甘肃地方特色,打响了知名度.
  2.2充分挖掘民俗文化
  特色文化是农家乐的灵魂。民间音乐戏曲、乡间传说故事、民俗运动项目等等都蕴含着乡村浓厚的历史文化,都是创意出文化产品的元素。休闲农庄或休闲农家明星村内设计开展体现当地民俗民风的旅游项目,让旅游者在休闲观光的同时体味到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比如,“毛古斯”,反映的是原始社会中、后期的生产生活,如打猎、捕鱼等。表演形式以对白为主,有时还要穿插合唱或对唱,在坪坝中表演。演员与观众混合为一,观众也可以插进去打诨,共同演唱[2]。这种民俗表演寄于旅游的方式,既能满足旅游者好奇心和参与心,也是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的弘扬.
  2.3.重点展示物产文化
  休闲农业需要充分挖掘当地特色的农业旅游产品,扩大生产和销售规模,注重农产品、工艺美术品的包装、销售,研发并制作特色农家美食,提高休闲农业的附加值,成为农民增收和当地经济收入的助推器。例如,杭州西湖龙井具有独特的龙井茶文化,因而“龙井问茶”成为杭州新十景。旅游者来到茶园,欣赏清新的乡间美景同时,可亲自采茶泡茶,同时了解“龙井问茶”的历史典故和茶文化知识。茶园实现了传统农业与现代休闲旅游业结合[3],而且能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各类物产节庆也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宣传效果。据调查,南京的休闲农业旅游在市民中的知名度达到94.6%。全市有各类农业节庆近20个,比如螃蟹节、梅花节、葡萄节、黑莓节、西瓜节、雨花茶节、森林节等,形成了具有南京特色的以农业节庆促进农产品销售和提升农业旅游地知名度的发展道路。
  2.4.适当点缀建筑文化
  建筑风格是外在吸引力之一。建造休闲农业园区时应该利用乡村古民居、古桥等现有资源,并增加仿古建筑,来体现当地乡村建筑文化艺术,突出展现当地新农村的风貌。[4]著名的徽派建筑就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独具一格的徽派建筑散落在古民居村落里如西递宏村昌溪等,徽州地区的农家乐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
  近年来,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的休闲农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各地休闲农业已经突破传统农业的范围,成为各地的自然、文史资源和乡村生产、乡村景观相结合,融合旅游、餐饮等综合经营的一项欣欣向荣的产业,各地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创造特色模式,不断加强休闲农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为促进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罗创国.观光休闲农业.三秦出版社.2013.12.66-75
  [2]徐晓.湖北恩施土家族风俗
  [3]蔡贤恩.发挥农业文化效应,推进福建休闲农业建设[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4):25-29
  [4]王志伟.在休闲农业中体验中国农业文明[J].现代园林,2007,09: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