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国外农经

美国农业企业化发展进程、经验及对中国的借鉴

日期:2020-12-02 来源:世界农业   作者:周 婕  
字体: 打印

摘 要:农业企业化是美国农业高度发达的核心要素,分析美国农业企业化的发展历程和特征对中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归纳美国农业企业化进展,总结具体特点,并针对中国农业企业化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结果表明:①3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农业企业化经历了家庭农场制、农业合作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3大进程,各阶段的发展均推动了农业企业化发展。②美国农业企业化体现出明显的规模化、专业化和科技化的阶段性特征。这些结论表明,美国农业企业化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历史发展潮流和资本主义制度成长过程中不断完善,为此中国农业企业化发展还有较长的路要走,而且应该结合国情,探寻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企业化发展之路。
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生产大国,根据2018年国家统计年鉴,2017年全国农村人口数量有57 661万人,占比41.48%,但大豆,小麦等主粮作物还得依靠进口,农业现代化步伐进展较慢。而美国农业的现代化程度高度发达,虽然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但却成为世界上农产品主要的出口大国,这主要得力于美国的科技化、智能化、机械化以及企业化运营。因此,梳理美国企业化发展进程、特点及模式对于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1]。美国地处北美大陆南部,北邻加拿大,东濒大西洋,南接墨西哥。位于25°N~49°N,70°W~130°W。其自然资源丰富,农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属北温带和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土质肥沃,海拔500m以下的平原占国土面积的55%,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和规模化经营。美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是农场制,类似中国的家庭农场,美国农场(农业企业)的一般经营模式可分为单一种植或养殖和种养结合两大类型,小农场平均规模为50英亩(1英亩≈0.405hm2),大农场规模一般在300~400英亩,整个种植、养殖过程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智能化、专业化[2]。目前,国外学者对美国农业企业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美国农业企业化政策变化、对小型农场主家庭收入的影响、农业生产力及农户的影响3方面。如Cochrane和Ryan出版了《美国农场政策1948—1973》一书,整理分析了美国近30年的农场政策,其指出美国农场经济补贴政策对美国农场规模的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Suzanne指出农场企业化发展20世纪以来影响了大多数农业家庭收入,尤其是对小型农场主的经济收入的影响,通过调查,由于农业企业化发展所造成的小型农场倒闭率高达20%,迫使这些小型农场主转向非农产业,反而提高了其农户家庭收入[4];Sumner指出美国农业企业化的发展对美国农业生产力的影响,尤其是大型机械的引入一方面较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但与此同时,极大地增加了农业生产用于农业科技的支出[5];McGwin等通过调查指出美国农业企业化的发展尤其是农场规模的增大对农户工作者造成了极大伤害,而且这种伤害所造成的影响越来越严重[6]。而国内学者对于美国农业企业化发展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国外学者基础的进一步探索,主要集中在农业企业化发展进程、经验、影响因素3方面。如郭振宗总结了从殖民地时期、美国独立后及20世纪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农业企业化发展的进展,其指出殖民地时期美国农业以自给自足为目的进行经营,因此农业企业化水平很低;美国独立后的家庭农场组织结构开始发生变化,出现了涉农企业,农业企业化有了初步发展;20世纪以来,随着家庭农场数量减少,出现了大量农场合作现象,加快了美国农业企业化发展进程,是美国农业企业化发展的重大突破[7]。阎俊[8]和戴宴清[9]认为美国农业企业化发展经验主要在于其政府是农业企业化的重要保障,政府的保障解决了农场主扩大农场规模的经济问题,其经营体系主要是以家庭农场为主,家庭农场的经营体系也使得农场主能更好地运用农场资源及农业劳动力,通过整合资源的形式提高农业生产劳动力,从而促进农业企业化发展。综上所述,无论国内国外的研究均是基于美国农业发展的进展及经验两方面展开,但现有文献仅是对美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描述,在此基础上,得到对中国农业企业化发展的启示,但少有学者是基于美国农业企业化发展进程而总结美国农业企业化发展特点,根据其农业企业化发展特点结合中国农业企业化实际概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基于此,本文通过阐述美国农业企业化进展,总结美国农业企业化发展特点,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农业企业化发展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期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1 美国农业企业化的发展进程
农业企业化的发展是农业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是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和机制协调发展的重要方式[10]。美国农业企业化的实现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在历史发展潮流和资本主义制度成长过程中不断完善,具有重要的价值经验和借鉴意义。
1.1 萌芽阶段(1776—1840年):家庭农场制确立,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家庭农场制是一种以家庭生产为单位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11]。美国独立战争结束至19世纪40年代,系列售地政策的施行,促进了其家庭农场制的建构,进而为其农业企业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其农业企业化发展的良好开端。家庭农场制的发展,土地的农民私人所有,促使美国农业企业化的发展进入萌芽期。美国1776年宣布独立后,一系列土地政策的出台开启了家庭农场制的新阶段,并建立了具有初步规模的家庭农场制。1785年,美国颁布了《西部土地出售法》,该法案规定农民可以购买一定数额的土地作为个人财产用于生产生活的材料,由于当时的土地售价过高,一般家庭难以承担起高昂的土地费用,农民购买土地的情况并不太好,但是该方案的出台,为美国的家庭农场制开启了良好的开端;1862年,《宅地法》规定“农民只需缴纳10美元,即可获得160英亩土地,连续5年耕种便可获得其所有权”,此举让更多的农民获得了较大面积的土地,推动了家庭农场的迅速扩张,为美国农业企业化模式的运行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1.2 发展阶段(1840—1922年):农业合作社盛行,农业资源的有效整合
在美国农业企业化的发展中,农业合作社是其重要的推动力之一。农业合作社的出现是家庭农场制发展到更高水平的重要组织形式。19世纪40年代开始,家庭农场制的发展在美国愈发盛行,进而更高水平的农业经营模式不断萌芽成型,直至1922年,《卡珀-沃尔斯泰德法》的颁布,农业合作社模式正式被全面系统确立[12]。越来越多的私营农业组织出现,在资金的支持下以盈利为目的,致力于农副产品的加工、运营、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13]。与之相比,家庭农场反而是以家庭农业生产为单位,农场主作为农民,除了要支付农业生产、机器运转、生产资料等各项成本费用,还要独自承担农产品出售环节的系列成本费用,如加工费用、运输费用、销售费用等,以至于在劳动力有限的家庭农场中,过高的生产成本导致独立的家庭农场制发展举步维艰[14]。基于此现状,农场主们开始联合起来,尝试成立属于自己的农产品处理联合组织,如乳品合作社、果蔬合作社、粮食合作社等,用于自我产品的商品化服务,由此,美国农业产业的合作社模式得到极大发展,并逐渐在全国发展成为主要的农业经营模式[15]。
1.3 成熟阶段(1922年至今):农业现代化发展,市场机制的农业化运行
美国农业企业化的一个重要表征便在于农业生产以企业结构和模式为基础,以市场机制为运行表征,通过系列企业经营模式实现农业的大规模生产,以及提高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而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美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内涵丰富,既包括经营模式、生产方式,同时又包括产品运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促使农业机械化不断创新,在此之后,美国农业的发展更加迈向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合作社的类型也不断丰富。随着商品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合作社逐渐转变为以股份公司为主体的经营单位,且随着发展的不断深化,农业企业的种类也不断细化,如杜邦公司——美国最大的种子公司,孟山都公司——专业农化生产公司。另外还有专业进行销售、除草、水果生产等专业化农业企业。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政府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无论是在资金技术、人才培养,还是在政策引导及资金补贴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2 美国农业企业化发展特点
从图1可以看出,20世纪40年代,美国农场数量是最高的,1940年,农场数为640万个,但是农场平均规模为167英亩;而从1960—1990年,美国的农场数量不断减少,但农场规模逐渐变大,这样更有利于机械化、规模化生产;而进入了21世纪后,美国的农场数量和规模则趋于稳定,农场集约化模式已形成。




图1 美国农场数量及规模化情况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官网发布的年度农业数据报告整理所得。图2和图3同。从农场收入来看, 2012—2016年美国农场平均利润率呈逐渐降低趋势(图2)。2017年有所反弹,2018年平均利润为5.98万美元,较2017年增加了0.51万美元,这可能跟美国新一轮贸易政策有关。但与此同时,大型农场的农业平均收入占比却在一直增长,从2012年的51.3%增长至2018年的84.3%,大型农场的占比也持续增加(图3),由此可见美国大型农场(农业企业)的利润值很高,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美国农业企业化发展提高了美国农业的发展速度和步伐。




图2 美国农场平均利润值




图3 美国农场利润变化美国农场经营专业化首先体现了不同区域生产作物不同,玉米、小麦、大豆生产区域主要是在美国的中西部,牛、羊饲养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的得克萨斯州东北到伊利诺伊州一带。其次体现在每个农场只选择生产特定的农产品,或者某种农产品生产经营的特定环节。如专门种植粮食作物的农场、专门的畜牧场、专门的果蔬农场以及专门的花卉农场,每个农场都有自己的生产标准,同时划分得非常详细,以畜牧养殖为例,下属可分为奶牛养殖、肉牛养殖、奶制品加工、冷链运送及销售等。此外,美国园艺花卉类农场专业化程度也比较高,包括果树、蔬菜等园艺作物种植。其他农作物专业化水平也比较高,美国农场的这种专业化经营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熟练程度,进而提高专业化水平和生产效率,增加总产出。从科技化方面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工业有了极大快速的发展,工业的发达直接带动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速度,农作物从播种到采收均采用大型机械设备,1个人可以管理100余亩农地(1亩=1/15hm2),这样大大减少了劳动力,节约了生产成本,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报道,1950年后,美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90%,机械化率达到95%以上。而到了20世纪中后期,遗传学和生物化学技术的诞生,使得美国农作物产量大大增加。21世纪开始,生物工程、基因工程在农业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美国孟山都公司研发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和转基因棉花,大大增加了农作物产量,提高了农场主的经济效益。
3 美国农业企业化发展的基本经验
3.1 土地确权:提高农业生产积极性的重要前提
美国农业企业化的发展是其农业经营组织形式经过历史长远塑造和变迁而来的,而该过程之所以能够如此稳定地、不受社会因素影响地持续演变,最重要的基础在于其起源,即家庭农场制的建构,农民获得了土地,并具有了能够自由使用和支配土地的权利,在满足了自己生活需求的基础上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实行产品的商品化经营。正因为此,美国农民对于农业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另外,农民在土地确权之后,可对其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安排,自由度大大提高,在此基础上,其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以及生产方式的机械化运作更为便利,更适合进行大型农业生产,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产能的提高,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农业合作社、成立农业企业,以系统的企业组织形式加以运营,依托市场运行规则,集中经营、优化资源组合,最终实现农业的企业化发展。由此可见,土地确权使农民获得土地的权利是实现农业企业化的前提,也是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重要方式。美国当今农业企业化的发展之所以达到如此高水准,离不开其历史上系列土地政策的实施,而这些政策所存在的共同之处和较大价值便在于充分保障了农民获得土地权益的要求,即实现了土地确权,让农民在获得土地资源的基础上自由支配生产,结合市场运行机制及政府支持政策加以有效运营,最终促进了美国农业的发展,加快了其农业企业化的发展进程。
3.2 资源整合:实现农业企业规模化发展的基础
资源的有效整合是美国农业企业化的一大重要特征,也正是因为农业资源能够充分得到利用,配之以良好的管理手段和组织化经营方式,才成就了美国农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实现了有效的企业化管理。美国农业之所以能够实现企业化发展,资源整合便是其重要因素。通过将土地、家庭组织结构、家庭劳动力成员进行有效结合,组成最简单的劳动对象、劳动者及生产资料,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具备,共同促进形成最简单的生产企业结构,在此基础上,引入必要的劳动工具、劳动技术,实现农业的规模化和更高水平的发展。当然,资源整合及美国农业企业化的发展还包括各要素的优化。一是土地要素的优化,系列的政策条例保证了农民可以获得有效土地,合理分配生产,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二是农业资源优化,所谓术业有专攻,美国的农业企业化发展离不开其高水平、专业化的农企公司所提供的服务。三是政策优化,美国政府提供的农业优惠政策、信贷基金支持等措施大大推动了美国农业的高效企业化发展进程。也正是在这一系列的要素优化和资源有效整合的情况下,美国农业的发展能够持续地稳步前进,农业企业化发展模式更加突出和有效。
3.3 科技利用:农业企业化与现代化发展的核心要素
科技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工业革命的兴起,迎来了工业技术的快速变革,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科技水平越来越高,对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革,对农业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美国农业企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便在于科技的运用,在于科技产品与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美国农业化的发展最早源于农民土地的获得、家庭农场制的形成,从而确立了美国农业最初的微观组织经营方式,在组织结构上奠定了基础,逐步向企业模式发展;另外,随着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兴起,农业科技水平不断进步与发展,农业播种、施肥、浇水、收割等一系列农业生产工具相继产生并不断更新,促使美国的大规模农业种植效率提高、农产品产值不断增加,进而推动美国农业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更高水平、高速化的发展阶段。可以说,美国农业的发展及其企业化模式的拓展都离不开农业科技的利用和技术水平的深化。也正是因为在19世纪后期,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生物化、信息化等科技水平不断飞速发展,使美国农业的生产力得以提升,组织结构得以不断变革,农业发展朝着现代化、企业化方向转变;进入20世纪后,科技水平进一步发展,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及全球定位系统的出现,使得农业发展进入了新高度。在此阶段,美国农业的企业化、现代化、科技化水平达到新高度、新水准,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如今美国农业如此发达的局面。
3.4 政府调控:农业企业化发展的必要保障
政府调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以市场经济推行为主,但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通常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农业的发展即是如此。美国农业之所以能达到今天这样一种现代化、企业化的高水准格局,离不开政府在政策、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美国政府在其农业企业化的发展历程中,通过系列的保障性措施,促进了其农业的长远稳定发展,这些举措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于立法保障。通过制定系列土地法规确立了其农业发展的重要地位、明确了农业发展方向,以此坚定农民对从事农业生产的信心,投入大量精力进行农业生产,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扩大化,以此形成美国农业向企业化发展的组织基础。二是在于制度的完善。美国农业企业化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一系列制度保障,一方面是对农业的保护与支持政策,根据美国2008年农业法案,有10大类工具,包括农业科研、教育、森林、能源等,保障了农民的优惠权益,另一方面则在于其对农业发展的信贷基金制度,美国的农业企业化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普通农场主要维持农场的生产经营,难以保证资金的有效运转,而在信贷保障制度的实施下,农民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农业经营之中。三是在于市场引导。农业的企业化发展也意味着农业的现代化、规模化发展。因此,商品化的农业生产需要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美国农业的发展则正是在政府的引导之下,规模化生产的农产品才能更好走向市场,以良好的渠道进行分销处理。总之,正是因为在美国政府的积极调控之下,美国农业的发展才能朝着企业化、现代化方向更好地前进。
4 美国农业企业化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目前正处于农业企业化发展的关键阶段,而美国是世界上农业企业化发展较好的国家,鉴于此,本文基于以上分析,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以下的建议。
(1)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大力提高农业生产力是基础。
中国当前农业的发展,受一系列因素影响,如家庭耕种为主、人均面积较小,难以实现大规模生产,农业的生产力尚未达到较高水平。而美国之前由于小农场较多,人均农场种植面积也相对较小,但美国通过充分考虑各要素和规模化经营将小农场转化为大农场,从而引入大型机械及先进技术,通过科技手段提高了农业生产力。结合中国农业科技水平低等现状,也应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及科技人员,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实施系列的生产力提高手段,提高科技力量,进行资源有效利用和人力资源成本的最小化投入,方能实现中国农业生产的高水平发展,推动中国农业向现代化、企业化方向前进。
(2)坚持以政府引导,建立健全的市场体系是保障。
当前,中国农业发展企业化程度较低,现有的农业发展模式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规模化效应,但总体农业发展水平并不高,土地的集约化利用程度有待提升。结合中国农业及农户发展现状,必须完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创新农业生产的企业模式,在现有的农业水平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完善相应的农业制度,出台有效的农业发展政策及信贷制度,让农业生产无后顾之忧。同时,还应加强对市场体系的健全,确保农业生产能够与市场大机制相结合,形成适合中国农业企业化发展的市场容量和体制机制,双效有机结合,共同推动中国农业向企业化、现代化方向更好地发展。
(3)完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是推力。
中国农业的发展虽与美国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只局限于宏观层面的农业结构及资源要素。微观层面,要实现中国农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农业生产力,加强农业生产,完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是中国农业进步的重要环节。基于美国实行大型农场的实际经验,中国应通过完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的生产组织形式,实现土地流转,提高农户经营规模,为更好地实现机械化生产提供基础 。作者简介: 周婕(1981—),女,江苏常州人, 淄博职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当前经济形势与发展趋势研究,E-mail:190344629@qq.com。;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产分割环境下城市网络空间结构的演化模式研究”(41771173);来源:世界农业. 2020年06期 第87-91+1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