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监督管理 认真落实政策 坚决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副主任许伟在全省纠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日期:2010-05-02
来源:中国农经信息网
作者: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副主任 许 伟
字体:
打印
按照会议安排,现就全省农业部门纠正损害农民利益不正之风有关工作作一发言。
一、2009年工作成效
2009年,全省农业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强化监督管理,坚决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认真落实惠农和减轻农民负担政策。全省各级农监部门接待办理农民负担信访1127批次,省农监办发出限期查处通知书24份;开展农民负担检查405次,发现问题520个;查处案件177个,退还农民资金235.66万元;对问题比较严重的3个县区实施黄牌警告和警示谈话,落实整改措施,退还农民资金315.1万元;对农民建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惠农补贴、“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重点领域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了专项治理。参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加强规范操作和监管,全省一事一议筹资7.61亿元,筹劳8005.2万个工,无一上访。通过各地、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以及广大农民维权意识到增强,我省农民负担形势总体平稳,广大农民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据统计,赴省信访比上年减少了31.82%,全省信访比上年减少了22%;检查发现的问题比上年减少23.53%;查处案件数比上年减少48.25%;查处案件违纪金额比上年减少70.48%;
二是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合法权益。对“一书一证”发放不到位、承包期内强行收回和调整承包地、土地流转不规范、非法征占农村土地及征占用补偿不到位等问题实行专项治理。依法开展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已有有33个县(市、区)建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开展调解仲裁685起。以省政府名义下发了《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若干问题的意见》,全省有17个县(市、区)、86个乡镇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进一步促进了农村土地有序流转。
三是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全省农业部门开展了切实有效的农资打假护农专项治理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33763人次,检查企业27298个,整顿市场和经营单位6661个,受理举报案件683起,查处违法经营行为1698起,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099起。查处各类假劣农资76万公斤,农机具537台件。捣毁制假窝点63个。同时,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建立更加便捷市场主体的行政许可制度。
二、2010年工作重点
一是强化监管,坚决落实惠农和减负政策。农民负担总体形势平稳,但由于形式和特点发生了变化,一些地方认识淡化、手段弱化,反弹的压力依然存在。必须要警钟长鸣,高压不减,标本兼治。今年要积极探索依法监管的长效机制,畅通信访渠道,加强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限期督促整改。强化对重点地区的监管和治理,针对向建房农民多收乱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乱集资乱摊派、“一事一议”不规范和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开展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三资”清理,大力推行委托代理制。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切实做好指导和监管工作。深入研究解决区域性、行业性负担问题。加强对农村新增债务的监控,并积极探索化解乡村债务的途径。
二是完善制度,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承包合法权益。坚决查处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突出问题。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登记试点工作,妥善解决承包地块不实、面积不准、档案不全等问题。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今年内全省60%的乡镇要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逐步形成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引导农民规范有序流转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贯彻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按照省政府重点工作要求,今年内全省70%的县(市、区)要建立土地承包合同纠纷仲裁庭,建立健全乡村调解、县(市、区)仲裁、司法保障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
三是落实责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农资产品质量抽检和结果的信息发布。会同工商、质监等部门对重点生产企业、经营单位和产品进行监控,发现违法苗头,从严打击。加强对乡镇经营网点的检查,发现问题,从严惩处。培育诚信体系,抓好农资经营单位资质和经营档案建设,建立和完善农资诚信经营信息平台。加强农资产品的识别和维权知识的宣传,提高农民群众辨假识假和维权能力。加大放心农资产品的宣传,加大对典型农资违法案件和不法生产经营者的曝光力度,震慑违法犯罪分子。
二0一0年五月四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