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黑龙江省鹤岗市委书记杜吉明同志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日期:2012-02-02
来源:中国农经信息网
作者:中共黑龙江省鹤岗市委书记 杜吉明
字体:
打印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节后全市召开的一个大规模、高规格的专项经济工作会议,在家的市委常委都出席了今天这次会议。市委之所以如此重视农业农村工作,一是占全市经济四分之一的农业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全市的转型跨跃必须是包含农业在内的整体转型跨跃;二是17.8万农民是全市百万人民的重要组成,鹤岗的富裕和谐必须是包括农民兄弟在内的全体鹤岗人民的共同富裕和谐;三是我们要实现“758”发展的战略目标,要随着时代的变化,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三农”工作跨跃发展,催生新的生产力,培育新的成长极。
刚才,成军同志作了很好的报告。一会,雨浦同志还要讲。应该说,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市农业战线围绕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和农民富裕,取得了很大成绩。在此,我代表市委对全市农业战线取得的成绩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涉农部门、支农部门做出的努力和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就如何以城乡一体化为龙头,推进“三农”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农村工作总的统领
中国的“三农”问题,主要是发展和公平的问题,发展的问题解决得越好,公平的问题就随之越来越紧迫,甚至对发展产生反制约。城乡一体化的实质是让公平回归农民,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实现城乡一体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城乡分割是一个世界性问题。随着工业文明的爆发,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早在16世纪的英国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就在《乌托邦》中描绘了“城乡一体化”的蓝图,这个设想成为城乡一体化思想的萌芽;恩格斯1847年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提出了“城乡融合”的概念,可以看作是城乡一体化思想的源头;英国学者霍华德在1902年《明日的田园城市》中提出了“城市乡村联姻”的观点,成为西方城乡一体化思想正式提出的宣言;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城市学家刘易斯更是明确提出,“城与乡,不能截然分开;城与乡,同等重要;城与乡,应当有机结合在一起”。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现代城市理论,都清楚地说明城市发展的最高境界是城乡一体化。在城乡一体化理论的指导下,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掀起了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浪潮,出现了德国的“等值化”一体化模式,加拿大的“一元化”一体化模式,美国的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良性循环一体化模式。我国也已在十几年前开始探索城乡一体化,成功创造出“以城带乡”的珠江三角洲模式、“城乡统筹规划”的上海模式、成都模式、“工农协作城乡结合”的北京模式和乡镇企业发展带动的苏南模式。我们鹤岗随着改革开放后的农村生产力发展,城乡分割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制约农村乃至整个生产力的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已经迫在眉睫。所谓历史大势,分久必合;城乡本为“一家”,只是因为生产力发展需要才逐渐分离,产生了一系列差别,同样,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城乡也必将趋向新的融合和统一,这是历史的必然。
(二)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鹤岗具有诸多的独特优势。综合分析我市的基础条件就会发现,鹤岗完全有条件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一是我市农业经济比重小,只占全市经济的26%,农民只有17.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6%,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难度小;二是我市城市工业发展较快,已形成180亿元的工业资产,每年能以20%以上速度发展,全市经济总量已突破300亿元,随着“712”目标和“758”战略的实施,跨跃发展的速度将更快,城市和工业的拉动力将更强;三是我市城镇化基础较好,全市有21个乡镇、2座县城,域内还有10个农场和19个林场,小城镇星罗棋布,整合和吸纳能力较强;四是我市农民相对富裕,农民人均收入已突破万元,垦区职工的收入更是达到1.5万元以上,不但收入水平位居全省上游,而且城乡收入差距大为缩小,只差了1380元,基本处于同等地位。这些都说明,经过多年的发展,鹤岗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实施城乡一体化的时机已经成熟,正是乘势而上、大显身手、大有作为的好时候,完全能够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
(三)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我们面临极其有利的宏观形势。从我国发展战略上看,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产业重组势在必行,长期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资源红利、人口红利以及全球化红利正在衰减,而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成为我国应对金融危机影响、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勾勒出以城乡一体化为核心的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从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看,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市民与农民都需要统筹协调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是走不稳也走不快的,更别说跨跃赶超了。特别是在农业发展上,全市17.8万农民仅靠现有的350万亩耕地,无论如何也是不能实现富裕幸福的,必须通过城乡一体化解放约束在土地上的农民,从而释放出新的农村生产力。从省委的工作要求看,吉书记每次到鹤岗视察或谈及鹤岗工作,煤电化基地建设都是第一位的,城乡一体化都是篇幅最长的,这次在省“两会”鹤岗代表团讨论时做的重要讲话中,更是明确做出了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指示和要求。从广大农民的愿望看,广大农民成为市民的心情十分迫切,在县区调研时我就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
可以说,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有规律、国家有战略、上级有要求、我市有基础、农民有愿望,正当其时,凭什么不干?不干,就是阻碍农业农村繁荣发展的拦路虎,就是不让农民过上富裕幸福生活的绊脚石。因此,今年的“三农”工作必须把城乡一体化作为龙头和统领,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加以实施和突破。
二、要把握好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关键环节
城乡一体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推进,市委已经几次研究。根据调研和研究的结果,我们要突出优势,挖掘潜力,在关键环节上率先实现突破,带动城乡一体化整体推进。吉书记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龙江农业发展有八大优势、十大潜力,这些我们在一定程度上都具备,只要把优势发挥出来,把潜力挖掘出来,就一定能够促进农业大发展,从而为我市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创造条件。为此,我们要在以下关键环节实现突破。
(一)加快土地规模经营。这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基础。现在,“三农”工作的两个重要矛盾就是,社会化大生产同农户分散经营的矛盾,农村劳动力季节性赋闲和阶段性不足的矛盾。比如,萝北县有111万亩耕地,有1.2万户农户,按户均4块耕地计算,这111万亩耕地被分成了4.8万块,这样一种分散的耕地很难实现机械化、标准化、水利化、科技化。同时,由于土地的约束,1.2万户农户都被束缚在土地上,夏忙时劳动力不足,冬闲时都闲着没事干,而其他产业发展又极其缺乏劳动力。因此,没有土地规模经营,就不可能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就不可能催生新的农村生产力。吉书记更是明确指出,农业生产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形不成产业,开拓不了市场,使农村分工分业难以实现,而且也无力抵御自然灾害,难以全面改善生产条件,既难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也难以形成农业规模效益,更不利于提高农业科技和装备水平。因此,吉书记强调,这就需要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寻求新的合作之路。现在,已有人把土地规模经营当做农村的第二次革命,与30年前“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个第一次革命相对应。可以说,30年前的小岗村依靠第一次革命一夜脱贫,30年后很多地区依靠土地规模经营一夜致富。既然是革命,就要以革命者的眼光、视角、胆识和气魄来对待这项工作。对于鹤岗来说,就是要按照耕地60%流转、30%委托农场经营、农户自营10%的“631”目标,推动土地向农场集中,向种田大户集中,向农机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农村合作组织集中。今年,56个整村推进到位的任务必须完成。在这方面,两县和东山区、兴安区要加大力度,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大胆探索,确保这项工作今年全部结束。
(二)发展现代农业。土地规模经营是一个手段,可以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创造条件。要提高农村生产力,必须以此为起点,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我们有一个便利条件,就是向垦区学习,重点在“四化”上实现新突破。一是标准化。按照优质高效农业的要求,向现代农业看齐,力争五年内全部实现标准化生产。二是科技化。吉书记指出,科技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决定力量。我们必须按照中央1号文件的要求,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实施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组装配套;提高农业科技装备水平,推进农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进院市、院县、院村共建,力争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再提高20%。三是机械化。吉书记强调,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显著标志,全省将深入实施农业机械化战略工程规划,重点装配大型先进农机具。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全力向上争取,增强装备实力,增加大农机作业面积,实施全程标准化作业,提高综合机械化程度。四是水利化。吉书记指出,水利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全省将把水利化建设作为扩大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掀起水利建设新高潮。我市已把打造“三江水都”上升到转型跨跃的战略地位,必须抓住省里的这个机遇,打捆项目,扩大争取,大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旱能灌、涝能排、旱涝保收,改变农业的弱质地位。
(三)大力兴办新产业。土地实现规模经营后,要利用解放出来的大量农村劳动力,实行分工分业,开发兴办农村二、三产业,培育农业发展新增长点,探索农民致富新途径,这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全市现有耕地350万亩,农村劳动力12.5万人,平均每个劳动力经营不到2晌地,转移的空间巨大。根据保守估计,实现土地规模经营“631”目标后,留在耕地上的劳动力至多不会超过5万人,剩余的7万多人就是我们解放出来的劳动力,要通过兴办产业,使这些人奔向新的致富门路。吉书记在讲话中总结了“以工富农、以商富农、以牧富农、以渔富农、以游富农、以特富农、以粮富农、以城富农”八条路子,从我市的实际情况看,要重点引导和组织农民走上十条兴业致富之路。一是以工富农,适应建设绿色食品之乡的需要,投身农副产品加工业。在这方面,江苏省华西村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创办工厂,成为闻名中外的“中华第一村”;河南省刘庄村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通过发展工业率先实现小康,成为“中原首富”;我省尚志市发挥毗邻林区优势,兴办林木加工企业20多家,由小说《暴风骤雨》中的“光腚村”成为典型“亿元村”。我们也要借鉴这些成功经验,依靠发展农村工业带动农民致富。二是以贸富农,适应扩大对俄开放的需要,建设出口加工基地。浙江义乌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商建市”战略,从一个默默无名的小县一跃成为全国商业大市;我省绥芬河也是随着对俄贸易的繁荣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其农业也借势走上了“外向型、城郊型、效益型”发展之路。我市有两个对俄口岸,是引导农民发展面向俄罗斯市场的出口加工基地,条件很好,尤其是洋葱、西红柿等果蔬出口,潜力巨大,要做足文章。三是以牧富农,适应农业结构调整需要,投身畜牧养殖业。龙江县街基村依托我省西部最大的牲畜交易枢纽——景星牲畜交易市场,采取养、买、繁、育等方式大力发展肉牛养殖,养殖户平均收入突破了1.2万元;望奎县通过发展生猪养殖,人均养猪收入超过2500元。我市也要学习他们,大力发展以奶牛、肉牛和生猪为重点的畜禽养殖业。鹤岗的养殖业潜力很大,要想搞好,必须有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化是农村奔向小康的着眼点,是财政收入的落脚点。四是以渔富农,适应江鱼市场需求,投身黑龙江水产养殖业。我省的抚远县、黑河市爱辉区都利用临江的优势,大力发展了渔业,其中抚远县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循环与网箱养殖基地。我市在这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绥滨网箱养鱼也有了一定基础,开了好头,下一步要大力推广,引导两县临江的农民向这一领域进军。五是以游富农,适应旅游业大发展需要,投身农业观光、家庭旅馆、旅游纪念品开发等特色旅游服务业。吉书记指出,旅游业是农村最具潜力的致富产业,加快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促进关联产业发展,带动农副产品加工、手工艺品生产、交通运输等产业兴起。我市目前已把旅游业定位为三大新兴产业之一,正在掀起旅游业发展的热潮,解放出来的农村劳动力应该在这方面大有作为。六是以特富农,适应城市“菜篮子”工程需要,投身蔬菜等棚室经济。大家都知道,山东寿光依靠蔬菜产业成为“中国蔬菜之乡”,省内的大庆林甸利用地热建成温泉大棚6000多栋。发展棚室经济,我们也已作出规划,两县两区,特别是东山区要做好先行。七是以粮富农,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投身粮食生产。这主要是指农村的种田大户和种田能手,依靠土地流转开始经营几百亩、上千亩甚至是上万亩土地,一样能够致富。八是以劳富农,适应中心城市的发展需要,投身劳动力转移。就我市来说,目前全市外来务工人员在万人左右,基本集中在地煤、建筑等领域,如果全部由鹤岗人自己来承担,我们就可以转移出1万人的农村劳动力,这些农民兄弟守在家乡就可实现就业致富。九是以商富农,适应农业产业化的需要,投身创办农村经纪人、中介组织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十是以城富农,适应城乡一体化需要,投身农村社区、居家养老、专业保洁、物业管理等新兴服务业。我们要开动脑筋,解放思想,通过这10个产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致富途径,提高农民收入,为城乡一体化创造更加优良的条件。
(四)搞好小城镇建设。吉书记强调,城镇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依托。对我市而言,城镇化又是城乡一体化的必经阶段和重要基础。全市目前有347个自然村,依照产业分工和城镇规模,我看有100个足够了,既有利于提供统一的公共服务,又能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吉书记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建,坚持科学规划、协调推进、重点建设,着力打造类型多样、各具特色、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小城镇群。因此,未来一个时期,我们要按照吉书记的要求,实施“235”小城镇建设工程,即建成20个区域性中心城镇、30个特色小城镇、50个居住中心。要注重与农垦、森工的区域合作,做到合理布局、科学定位、各具特色、一步到位,短期内建成一批相映成辉的充满北国特色的山城、水乡、渔村和边城,促进人口集聚。
(五)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和实质是公平,是让农民本应该也早应该得到的公平还给农民,使城乡共撑一把民生伞。对于我们鹤岗来说,实现服务均等化就是要实现“九统一”,最终实现城乡平权。在这个过程中,一要注重攻克难点。实现“九统一”,让农民穿上两套衣服,不是换个户口本、改个名称那么简单。必须注意到,从城乡无差别户籍到农民市民无差别待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必须完善和出台就业、养老、教育、医疗、住房等配套措施,确保真正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二要强调落实到位。推进“九统一”,每一个都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把预定的目标全部兑现给农民,不允许任何的截留和折扣。三要尊重农民意愿。农民变成居民,原有的承包地、宅基地是否保留;看病是参加新农合还是参加城镇全民医保;现有的惠农政策是保留还是取消;现有计划生育政策是按城乡哪个标准施行等,都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切实保护好农民利益,不能使农民的利益受到任何损害。
(六)坚持绿色理念。实现城乡一体化,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我多次强调,绿色是鹤岗最大的优势,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最宝贵的财富,必须坚持绿色理念、发挥绿色优势、打造绿色品牌,决不能吃祖宗饭,造子孙孽。城镇开发建设不能侵占耕地,不能浪费资源,要建设节能环保的低碳城镇;产业培育发展不能破坏生态,不能牺牲环境,要发展壮大低碳产业;居民生活要现代时尚、科学有序、健康文明,要倡导低碳生活。一句话,就是要高举绿色发展大旗,唱响绿色发展主旋律。
(七)打造现代农民。城乡一体化,既是经济一体化,也是社会一体化,还是文明一体化。特别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很多根深蒂固的保守、落后、愚昧的观念和传统,身份上的统一、服务上的均等、发展上的平权不意味着农民和市民就能在灵魂上同步、在理念上一致、在素质上同一、在精神上平等。要从人的精神世界出发,通过创建学习型城市、学习型村镇,使农民在思想意识上由从属走向主人,在行为习惯上从传统走向现代,成为新时期体现新形象的新农民。
三、要明确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措施
一是明确目标,快速展开。实现城乡一体化,意义这么大,条件这么好,必须高远定位,快速展开,早日为农村老百姓造福。高远定位,就是树立全国率先实现的目标;快速展开,就是以时不我待的精神迅速推进工作。我不止一次说过,我们工作作风上最大的敌人就是慢,犹犹豫豫、慢慢腾腾、拖拖拉拉,如果还是思想上漫不经心、作风上毫无起色,我市城乡一体化的结果也只能是看着别人创造经验。所以,必须要快推进、要抢速度、要争时间。全市要分三步走,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全完成。东山区要试点先行,东山、兴安三月底前完成“九统一”,两县年底前完成“九统一”,打造出3个以上省级亮点,全市到2014年形成“四化、三集中、九统一”的城乡一体化格局。
二是先易后难,整村推进。城乡一体化不能以人为单位,最小要以村为单位,有条件的要以乡为单位成建制推进。但无论是以村为单位,还是以乡为单位,基础不同、条件不同、难度也不同,因此不能齐头并进,必须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综合考虑村、乡、镇的经济发展、产业基础、区位条件、交通分布、人口密度等问题,选择基础好、条件优、难度小的乡和村作为推进重点。根据这样一个原则,今年要必保10个村的整村推进,特别是5个城中村的改造推进。
三是培育典型,营造亮点。长期以来,我们的思维存在一个误区,人为地割裂主观客观,更多地强调客观,忽视主观;僵化地看待英雄与群众,更多地强调群众,忽视英雄;死板地认识必然与偶然,更多地强调必然,忽视偶然。特别是,长期看重内容,忽视形式。就工作亮点来说,其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形式,但实际上却有着重要的内容。没有亮点,就没有示范作用,就没有轰动效应,就没有先进经验,更没有上级真金白银的支持。当前,我市农村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亮点。因此,我们必须要强化形式逻辑,树立亮点思维,努力培育典型、打造亮点。今年要坚持典型引路、亮点带动的原则,深入开展农村工作“典型培育年”活动,在“三农”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培育典型、打造亮点,在农业生产经营上,重点培育种田大户典型、棚室蔬菜生产典型、农业产业化典型、花卉苗木经营典型;在农业科技应用上,重点培育院县院村合作典型、适用科技推广典型、农村科技化建设典型;在市局场县共建上,重点培育土地流转典型、规模经营典型、跨区作业典型、社会事业合作典型;在农村城镇化上,重点培育小城镇建设典型、整村推进典型、撤乡并村典型、“九统一”典型,等等。典型的高度决定工作的高度,典型的水平决定工作的水平。总之,方方面面都要树立典型、营造亮点,靠典型和亮点说话、引路和推进工作。
四是大胆创新,破难攻坚。实现城乡一体化,关节多,难度大,需要我们思路宽一些、思维活一些、眼界高一些、办法多一些,特别是要强化立体思维、发散思维、突变思维、逆向思维。比如,对于土地怎么解决的问题,在“平改楼”、“农改居”上可以探索宅基地置换、土地经营权抵押等新路子;在户籍改革上,可以先行实施居住证制度,而后统一进行户改;在兴办实业上,可以探索土地入股、资产联营、招商引资等办法。总之,率先在全省、全国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不能动摇,标准不能降低,措施不能弱化,必须以争创一流的精神,实践、探索和创新一切行之有效的途径和办法。
四、要加强城乡一体化的组织领导
一是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市委已经把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20项重点工作之一,成立了推进组。推进组和负责具体实施的市农委要明确目标、明确任务、明确时限,切实负起责任;两县和东山、兴安两区都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和专班人马,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建立起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参与抓的领导工作机制,形成责任明确、分工具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今年是全省全国基层组织建设年,要抓住机会,重点选好农村党支部书记、村长、致富带头人。选好一个人,带动一个村,可以选派优秀的后备干部到农村挂职,要深入开展“百千万”工程,真正做到千名干部大下基层,包村住户,一个屯、一个村地解决问题,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二是发挥部门主导作用。规划部门要加强对城乡体系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规划设计和监管;财政部门要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集中财力解决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国土部门要认真研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村庄土地整治、土地置换等问题,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有效开发;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把握舆论导向,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和参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浓厚氛围。教育、卫生、劳动、民政、公安、水利等相关部门都要按照全市城乡一体化方案的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合力。
三是完善多元投入机制。采取“四个一块”的办法,筹集城乡一体化建设资金。政府要投入一块,市财政重点在规划上进行投入,市县两级的农业开发、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泥草房改造等资金要打捆使用,努力实现“小钱办大事”。向上争取一块,把小城镇建设、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做成项目,加强这方面资金的争取。社会资金吸引一块,支持、鼓励、动员社会力量加大投入。招商引资一块,对于住宅、基础设施以及部分文化、教育、卫生事业项目,根据“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企业和个人以多种方式参与建设、经营和管理。
同志们,春耕生产即将开始,我们要切实做好物资、种子、资金、机械、科技和春整地等各项春耕准备工作,特别是打好“抗旱保春播攻坚战”,夯实今年农业增产丰收的基础。总之,我们要按照中央1号文件的要求,以城乡一体化为主攻方向,坚持“抗灾夺丰收”思想不弱化,切实抓好农业生产;坚持结构调整不动摇,着力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坚持以水兴业不偏移,夯实农业的发展基础,全力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致富,为全市加速转型跨跃、奔向富裕和谐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0一二年二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