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安华
何安华
职务/职称: | 主任、研究员 |
研究领域: | 农业合作经济;农村土地经济;淡水渔业经济 |
最高学历: | 博士 |
一、个人简介
何安华,男,1985年,广东佛山人。2008年在中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获得管理学学士学位,2008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硕博连读,攻读农业经济管理专业,2013年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2013年7月进入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工作。现任乡村发展与城乡关系研究室主任。
二、主持课题
1.2014年,主持农研中心青年基金项目:“土地流转的信息识别效应”;
2.2015年,主持农业部国合司课题:“主要畜牧业国家饲草料生产贸易及政策跟踪”;
3.2016年,主持农业部软科学课题:“我国农民涉农创业的理论与精准扶持政策研究”。
三、出版著作
1.独著1部
何安华著:《土地流转与农户农业生产经营行为》,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年10月。
2.参编著作10余部
《农业经济学》、《农业政策学》高等学校农业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教材2部;
《农业现代化国情教育读本》、《专家与成功养殖者共谈》基础知识读本2部;
《中国农村改革之路》、《新常态时期的粮食安全战略》、《土地流转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十二五”时期农业和农村政策回顾与评价》,等等。
四、发表文章
在各类学术刊物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在《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中国软科学》、《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家》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16篇。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农民日报》、《中国城乡金融报》等报刊发表10余篇。部分文章如下:
1.何安华、秦光远:《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农业经济与管理》,2016年第5期;
2.何安华、孔祥智:《农户土地租赁与农业投资负债率的关系——基于三省(区)农户调查数据的经验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14年第1期;
3.何安华:《土地股份合作机制与合作稳定性——苏州合作农场与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比较分析》,《中国农村观察》,2015年第5期;
4.何安华、孔祥智:《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地价“剪刀差”成因及测算(2002—2012年)》,《河北学刊》,2015年第1期;
5.何安华、刘同山、孔祥智:《农户异质性对农业技术培训参与的影响》,《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第3期;
6.何安华、陈洁:《日本保障粮食供给的战略及政策措施》,《现代日本经济》,2014年第5期;
7.何安华、陈洁:《台湾粮食供给保障与宏观调控的经验及启示》,《台湾研究集刊》,2014年第2期;
8.何安华、陈洁:《韩国保障粮食供给的战略及政策措施》,《世界农业》,2014年第11期;
9.姜明伦、何安华、楼栋等:《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经济学家》,2012年第9期;
10.何安华、孔祥智、王舒婷:《市场壁垒、制度性激励与合作社成长——红顺农民专业合作社案例研究》,《中国软科学》,2012年第3期;
11.何安华、楼栋、孔祥智:《中国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研究》,《农村经济》,2012年第2期;
12.何安华、邵峰、孔祥智:《资源禀赋差异与合作利益分配——辽宁省HS农民专业合作社案例分析》,《江淮论坛》,2012年1期;
13.何安华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林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的影响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14.涂圣伟、何安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及变动趋势预测》,《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第3期;
15.孔祥智、何安华:《新中国成立60年来农民对国家建设的贡献分析》,《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9期;
16.孔祥智、何安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着力点》,《人民日报(理论版)》,2011年9月2日。
五、获得奖励
1.2014年,课题《土地流转的信息识别效应》获得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青年科研人员研究课题优秀奖;
2.2014年,参与的农业部软科学课题《城乡新“剪刀差”问题研究》获得农业部软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3.2015年,论文《土地股份合作机制与合作稳定性——苏州合作农场与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比较分析》获得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青年科研人员优秀成果奖。